2020年的初春,位于平均海拔1700米“二半山区”的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撒莲镇金花塘彝族村,漫山遍野的索玛花含苞待放。村党支部书记吴复俊把几位村干部召集在会议室里,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墙上日历,有人轻声细算着即将迎来2020年全面脱贫攻坚“省考”和“国考”的日子。屋外春寒料峭,屋内热情洋溢。“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地瘠民贫。”这是金花塘彝族村所处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深度贫困的现实问题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沐浴着党和国家开展精准扶贫,实施脱贫攻坚的春风,该村作为川西南脱贫攻坚的典型代表,成为攀枝花市重点帮扶村落之一。
“农业基础薄弱,干旱灾害频发,年轻人学历低没技术走不出去。过去的金花塘村可以说一穷二白,现在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多亏了攀枝花海关等部门帮助,卡莎莎(注:彝语,意思是,非常感谢)!”吴复俊的话语中,充满无限感激,也带几分自豪。
“扶志扶智”精准滴灌
在过去,由于长期贫困和受传统观念束缚,金花塘彝族村贫困户对适龄儿童教育的认识普遍不足,“不想读”“读不起”等问题突出。面对这样的情况,攀枝花海关扶贫队自2015年就开始同村两委班子一起,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耐心劝导,鼓励他们重视教育。当年筹资捐赠书包100个、儿童棉服14件、儿童运动套装45套、足球15个等物品支持该村义务教育。全关职工自发捐资,为金花塘彝族村幼儿园的孩子们购买日常学习文具。适龄儿童均全部入学,至今没发生一例辍学情况。
“青年人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我们应充分激发他们的自身价值。”扶贫队队长潘斌说。他们深入调研发现,该村适龄务工青年人数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为帮助这些适龄务工青年实现个人价值,攀枝花海关联络十九冶技校、攀枝花优家培训学校、华森职业技术学校等机构,请专业技术老师到村开展厨师、装载机驾驶等技能培训。2015年至今,组织就业技能培训9次,为800余人次培训种植养殖技术,全村适龄务工青年100%就业。
“娃儿有书读,年轻人能走出去,我们这个村子的精神面容貌与以前大不一样啦!”见证这些年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吴复俊感慨。
“授人以渔”对症下药
一缺资金、二缺技术,这是金花塘村贫困农户的普遍问题。加之当地气候炎热干燥等不利因素,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让贫困村摘帽、让贫困户脱贫?攀枝花海关扶贫队考察发现,该村属于典型“二半山区”,干热河谷气候特征明显。基于自然环境特点,利用气候垂直分布等优势,扶贫队把该村农产品培育重点放在了壮鸡、黑毛猪和芒果上。2015年12月至今,攀枝花海关在成都海关支持下筹资25万元,购买壮鸡苗、黑毛猪、芒果肥料发给农户,组织村民参加种植养殖、卫生防疫和常见疫病防治技术培训,聘请专业农技人员下田间、进院坝“手把手”指导。5年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3000元增至8500元。
“村里的欢声笑语越来越多,说明我们的努力是值得的,也说明离党中央提出的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越来越近了。”攀枝花海关关长潘斌说,“但是现在还不能松劲。” (下转2版)
(上接1版)
“最后一公里” 决胜冲刺
2020年3月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依然吃劲的关键阶段,脱贫攻坚也进入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紧要关头。攀枝花海关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支持进出口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潘斌率扶贫队再次前往金花塘彝族村深入了解该村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工作,对下一步决胜脱贫攻坚提出建议。
一位彝族老乡热情邀请扶贫队到她家做客,谈及本村发展与自家变化时,她激动地说:“最近5年的变化,比过去20年的变化都大!”
疫情击不倒金花塘彝族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回顾金花塘彝族村脱贫攻坚路,从2017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再到2019年通过脱贫巩固提升省级检查验收,以及即将迎来的省委和中央两级考核验收,攀枝花海关人和金花塘村的村民们有信心、有决心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静待索玛花开。